纠错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稍有不慎便适得其反,该怎么做?
人们不会以中立的方法处理信息,因此纠错是极为困难的。很多研究发现,对错误的纠正反而会强化对错误的坚持,纠正的结果适得其反。选战中的宣传战尤其如此,如果一方制造出不利于另一方的假消息,另一方越是辩解,状况就越糟糕……那么面对危险性的诽谤和令人恐惧的无知,究竟该怎么做
更多为何假消息反而被热传,当下的解决方案有什么错
19世界中期,研究发现了一种被命名为“退却神经症”的症状,患者情绪麻木、缺乏活力,随着症状的加深,对刺激性信息的追求越来越高,普通的刺激程度已经无法令他们动容。当时这种心理问题多发现于从收容所出来的人身上,而网络时代,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生活和收容所已经非常接近……
更多从知识无用论到傻逼就是生产力--反智主义再次崛起
后真相政治时代与中国的反智传统一拍即合。民粹政客的雄辩胜于事实、意见重于真相、立场决定是非,甚至能令中国的政治反对群体与小粉红一起兴奋。威权政府常年封锁消息、管制媒体、惩罚坚守真理的人,诸多恶劣手段也终于获得了最大的收益:连反对派群体也呈现出令人汗颜的无知……
更多为什么社交媒体上如此多的语言暴力
twitter在大批注销极右翼人士账号之后,又宣布开始清理“网络语言暴力”,这种做法究竟是否管用?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侮辱、仇恨和谩骂,对沟通来说它们往往是无效或低效的。这些情绪究竟是怎么来的?谁在偷着乐?
更多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恐怖分子?
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的兴趣都集中在恐怖主义集团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上,却较少有人会着眼于微观层次的恐怖主义心理研究,比如他们为什么会被成功招募、他们的动机成因是怎样的?弄清这些将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案……
更多想搞一场社交网络革命吗?这里是你需要了解的知识
Web2.0正在迅速地与世界各地的政治发展实践、社会运动、骚乱与抵抗、激进主义和民粹主义潮流等等相结合,新媒体政治已经从一种成熟的政治空间、单纯的互联网政治或赛博民主(cyber democracy)发展为一种全新的政治形态,并且引发局部/地方的涨落……
更多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接受心理操控?
正在中国网络蓬勃发展的粉丝经济也是在培养依恋型人格,网红思维是为了获得支持而表达,而不完全是基于思考的表达,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想法很大程度上被周边人群/目标受众的认知所左右,很多原本知识型的博主在对网络知名度的追求中变得空洞浅薄……
更多认清他们——擅长心理操控的人长什么样
部分维权人士揭露地方政府的恶行,却同时寻求“中央政府”的援助;反威权的“民主人士”却崇拜异国他乡的撒谎成性的民粹政客;下载了一堆加密应用,却依旧留在微信微博;围绕一套观点形成的粉丝圈子从不考虑该观点是否永远合理和恰当,只是持续的无原则认同……威权政府真的成了最大的赢家?可见的是,不论其拥护者还是反对者,使用的几乎都是被它灌输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且意识不到自己的还留在隧道里
更多社交媒体的隧道生态和心理操控
中国民间Trump’fans对他不切实际的期待依旧牢固,并完全根植于民粹政客的浅薄式宣传,这是可怕的认知模式。可以承认它是时代特征、与社交媒体思维有很大关系,但也由此令人怀疑理论的效力……一次美国大选暴露太多中国式认知,开始有人感觉惊讶,他们发现了“居于五毛和非五毛之间的另一个群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更多悲观者指南:中文网络的2017
整体上看,社交媒体内容目前正处于一轮有希望成为比较彻底的淘汰波动中,美国大选后对假新闻的一系列持续性的检讨和监视已将这轮淘汰的气氛挑高,最终稳定下来的内容和风格将做为社交媒体2.0的基础模式。不过对于中文网络来说,很可能难以同步,它更多会体现在知识和反智的竞争上。但最终究竟是高质量的思考能赢、还是依旧反智取胜,很难预测,如果只是思考和反智的彻底分化、各自形成自己的关系网,说明这一波淘汰仍是肤浅的……
更多社交媒体上的抑郁型性格
在部分中文网络上,嘲笑他人的积极心态也是一种奇怪的、几乎还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它的潜台词是:“你不行的,你早晚摔跟头,我在等着看笑话”等等,它恰好需要本体保持着一种悲观虚无的精神状态,以证实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正确正当”。本体甚至很难意识到这种状态正在被需求……
更多在中国:火爆的信息倒卖市场和概念错位
思考习惯缺乏的危害远比你想象中更为严重。威权政府用不讲理巩固了政权,民粹主义政客用无知和浅薄赚得了支持,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生产者借助人们的直觉和偏见影响了现实政治,但很多他们的反对者在此并没能实现突破…
更多为什么说社交网络有可能拉低社会智识
在威权国家,浅薄为主的信息市场环境在诱导着社交网络垃圾内容的生产,人们对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精神不感兴趣,更多被关注的是刺激性的情绪、陈词滥调和千篇一律的抱怨,包括时评在内的很多东西已经掉进了这个坑里。日前有英文评论询问如何摆脱社交网络的回音壁气泡,其实很简单:放弃对影响力的渴求,并思考……
更多你是否应该远离社交媒体?
互联网上到处是认知吝啬鬼,博主的权威性(被熟知程度)、圈子化从众和高度情绪化等现象都是非常普遍的存在,宣传(假消息)能充分利用这种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引导人们下意识的盲目接受。其中包括简讯和标题党,也就是说,即便主体信息是真实的,仅仅是人们的思维弊端和认知薄弱,就能达到与假消息同样的效果……
更多